课程介绍
本课程从基本理论出发,通过数学分析与控制理论的推导,以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为工具,剖析伺服驱动器的性能表现,并初步探索用先进控制方法进行性能提升的途径,课程内容涵盖面广,非常适合初学者,适合新入职的伺服产品研发的企业人员,适合有志于在伺服驱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与企业研究人员。
... ▼ 展开
-
人数
:
15007
-
时长
:
9时51分
伺服驱动器中的控制理论基础与性能提升
- 第2章 交流电机的控制原理
- 2-1 交流电机基本方程
- 2-2 矢量控制、电流闭环控制、速度闭环控制
- 第3章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
- 3-1 电流环控制器设计
- 3-2 速度环控制器设计
- 3-3 位置环控制器设计
- 第4章 基本控制方法和常用分析方法
- 4-1 PI控制
- 4-2 滑模变结构控制
- 4-3 模糊控制
- 4-4 常用分析方法、系统辨识方法
- 第5章 伺服驱动器的控制性能指标
- 5-1 控制精度
- 5-2 控制带宽
- 5-3 可靠性和系统效率
- 5-4 通讯能力
- 5-5 控制性能下降的分析
- 5-6 经典问答
- 第6章 伺服驱动器控制性能提升的基础-可靠性的性能提升
- 6-1 基于锁相环的转速估计器
- 6-2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案
- 6-3 基于高频激励模型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
- 6-4 容错控制
- 第7章 伺服驱动器控制性能提升的基础-效率的性能提升
- 7-1 MTPA控制方案
- 第8章 伺服驱动器控制性能提升的基础-电流环与速度环
- 8-1 电流环带宽提高
- 8-2 速度环带宽提高
- 8-3 死区补偿
- 第9章 控制方法的性能提升-先进控制方法概述
- 9-1 先进控制方法概述
- 9-2 内模控制
- 9-3 预测控制
- 9-4 自适应控制、自抗扰控制
- 第10章 控制方法的性能提升-滑模控制+扰动观测
- 10-1 滑模控制+扰动观测的基本结构
- 10-2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
- 10-3 扰动观测器设计
- 第11章 控制方法的性能提升-辨识+自适应控制
- 11-1 惯量辨识方法概述
- 11-2 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设计
- 11-3 基于降阶龙伯格观测器的惯量辨识
- 11-4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惯量辨识方法
- 11-5 PI参数的自适应
- 第12章 控制结构的性能提升-控制结构优化
- 12-1 控制结构优化概述
- 12-2 伺服控制接口
- 12-3 片上驱控一体系统
讲师
- 讲师简介
-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,主要从事伺服驱动器的相关技术研究,研究方向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无速度控制、MTPA、参数辨识、自适应控制等,长期从事伺服驱动器嵌入式软件开发,自2012年起,一直在Zynq上进行驱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研发。曾参与并完成一款伺服驱动器的软件研发、研发国内第一款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两轮车驱动系统以及参与基于Zynq的驱控一体系统的研发。
- 课程须知
- 1. 适合人群:在伺服驱动器中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、使用或研发伺服驱动器的企业研究人员;
2. 知识储备:建议提前学习电机学、控制理论相关知识、系统辨识相关基础知识。
- 课程目标
- 1. 可以获得对伺服驱动器更为全面的认识;
2. 对先进控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;
3. 了解伺服系统性能提升的几种方法;
4. 会对驱控一体化系统有一定的认识和直观的了解。